《三國演義》是我國古代第一部成熟的長篇章回體歷史小說,也是我國最偉大的長篇歷史小說。它以其宏大的敘事結構、豐富的思想意蘊、壯麗的戰爭畫卷、複雜的權謀智慧,以及傑出的藝術手法,受到了一代又一代讀者的喜愛,奠定了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崇高地位。三國故事在我國古代民間頗為流行。宋代民間說書中已有專說“三分”的專門科目和專門藝人。金元時期出現了大量的三國戲,據記載,當時搬演的三國劇碼達60多種。三國故事的講史話本,有元代至治年間新安虞氏所刊的《全相三國志平話》和近年在日本發現的《至元新刊全相三分事略》。以上兩書的故事輪廓與《三國演義》大體相同。元末明初,偉大作家羅貫中以《三國志平話》為框架,結合陳壽《三國志》和裴松之注的史料,綜合民間傳說、戲曲和話本,根據他個人對社會人生的體悟,創作了《三國志通俗演義》這部彪炳千秋的煌煌巨著。《三國演義》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間近一百年的歷史風雲,起自黃巾起義,終於西晋統一。小說在廣闊的社會歷史背景上,集中描繪了三國時期以曹操、劉備、孫權為首的魏、蜀、吳三個政治、軍事集團之間的衝突和鬥爭,展示出那個時代尖銳複雜又極具特色的政治軍事衝突。全書可分為三大部分。第一部分,主要寫漢末的社會動亂和政治集團的相互爭奪,曹操集團的崛起和壯大;第二部分,主要寫劉備集團的崛起和壯大,三國鼎立,互相爭雄的局面;第三部分,主要寫三國的衰落,並最終為司馬氏所統一。